#讀者來鴻
#心錨技巧造就神級政治人物
#醫師臨床觀點現身說法
忙到半夜來打這篇。
關於蕪菁雜誌所提及的群眾鄉愿現象,我認為或許 #雙重思考 是一個社會學角度。
但是就臨床觀點來看,很多狂粉也能正常生活起居,不會影響到人際關係與社會功能,所以也稱不上認知失調(cognitive dissonance)。
某些政治人物能飛天,放個屁都是香的,是因為他在群眾裡不斷用「#心錨(#anchoring)」這個技巧。
神經語言規劃(#NLP, Neuro-Linguistic Programming)理論,最近大量被行銷領域採用。其實 #NLP 理論,大部分都在說明如何提升一個人對某件事物的接受程度;這其實是需要事先打很多樁的,樁夠深,出什麼招都是金手指,都是一擊必殺。
你要找到對方心裡最渴望的需求,然後將你自己的一言一行與對方需求產生鏈結。就像是建立高曝光率的關鍵字一樣,沒有邏輯,也不需要任何解釋。
這其實不難啊!你需要更多的收入,他會說「發大財」。你厭倦政治,他就會說「新政治」,或「XX不分藍綠」,或是講語錄更多中肯話這些動作都是。
如果這個「信任與被需求聯想」的鑰匙被打開,之後不管有沒有真的給予承諾,要洗腦/控制對方都很容易。許多知識分子試著用邏輯說服這些狂粉,反而還會惹狂粉生氣。
對於錨被打太深的狂粉而言,不管他做了什麼,他都是救世主在彰顯神蹟。因為你大腦就會認為「他就是你要的,否定了他就是否定了我的需求」。
社會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。例如,不顧旁人勸阻,女孩子被渣男騙,男孩子被惡女狠削;或是言行越來越越界的神級政治人物,都屬此類。
當然有些是反例。例如,某人在非常認同民主精神的台灣社會講了 #民主不能當飯吃,#勞團都是垃圾,這就是一個非常負面的心錨,在失自己的血。即便你怎麼解釋,以後大家要繼續為你的負面形象打深樁是很容易的。或許你的受眾真的不在意民主,但是我真心覺得說出這樣的話,再怎樣也絕對不足以戰勝全台灣的選舉。
我覺得這種情況要出來選,浪費錢而已。除非你是趁機推薦蜂蜜檸檬,則另當別論。
(作者: 姜冠宇醫師 Pro'spect )
📖 參考閱讀
姜冠宇醫師原文鏈結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hiangKuanYu/posts/583635552141317